天刚刚拂晓,41岁的朱海萍就来到窑洞前。跟着她的一声声呼喊,本来住人的窑洞里“哞”地应了一声,走出一头小牛犊。
“这20孔养牛的窑洞都是我的‘托牛所’。”朱海萍每天起床的头等大事,便是来“托牛所”检查130多头牛的健康状况。
“所长”朱海萍家住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2016年靠着养羊脱贫之后,她计划测验养牛。2017年,崇信县政府活跃推行饲养当地特有的平凉红牛,并引导将抛弃不必的窑洞发展为养牛设备。胆大心细的朱海萍便决议办起窑洞“托牛所”。
起先“托牛所”只要10头牛。朱海萍从来就没放牛的阅历,尽管感觉自己胆子大,但真站在牛那巨大的身躯旁仍是惧怕。牛也“怕生”,一见她靠近便开端叫唤,眼里充溢警觉。
为了致富,朱海萍只能硬着头皮走马上任。刚开端喂牛的时分,朱海萍只敢隔着一米远增加饲料。和牛逐渐了解了之后,她总算是有了“所长”的姿态。
克服了恐惧心理,朱海萍还要处理饲料的问题。一头牛一天要吃30多斤饲料。经过当地政府训练辅导后,她在家里种了8亩玉米和苜蓿,经过科学配比,让牛吃得定心。为了节约本金,朱海萍和老公还经常去路旁边割草,给牛换换口味。
牛在“托牛所”不只要吃得好,还要过得高兴。一孔窑洞里,仅住着5到8头牛,不只遮风挡雨,还住得宽阔。每孔窑洞外还有“专属操场”,其中有能帮牛挠痒、按摩的牛体刷,也有一年四季供给饮水的恒温水槽。
朱海萍是有名的“宠牛达人”,把牛群照料得妥稳妥帖:母牛不产奶了,她专门买来奶牛当牛犊的“奶妈”;大牛怕热、小牛怕冷,她就区别对待;牛流鼻涕、拉肚子、食欲欠好或许叫个不停,她就知道牛或许生病了,便会马上送往“病号”区,找兽医来看病。
晴天晒太阳,雨天进窑洞,吃喝不愁,栅栏外的喇叭播放着悦耳的音乐,每天还有专人打扫卫生。牛就在这儿享用“牛生”。
朱海萍的尽力没有白搭。在她的尽心照料之下,牛群的规划逐渐扩展,育肥周期也不断缩短。经过7个月左右的时刻,一头育肥的牛便能够收入1万元左右。2019年,朱海萍靠着“托牛所”收入约10万元。
“窑洞养牛不只将抛弃的窑洞使用起来,盘活了搁置资源,一起窑洞里冬暖夏凉,能供给杰出的养牛条件,牛群的发病率一会儿就下降,保证了牛的存活率。”锦屏镇副镇长文涛介绍,经过测算,新建一座3至5头规划的牛舍需求4万元左右,而改造窑洞仅需1万元。
现在,崇信县已建成窑洞养牛示范带3个,共有窑洞821孔,饲养平凉红牛3430头。
2019年,为了逐渐扩展饲养规划,朱海萍经过平头沟红牛农人专业合作社与相关企业签署合约,又引入64头根底母牛,5头牛犊。现在,跟着“托牛所”规划逐渐扩展,“所长”朱海萍需求从外购买饲料满意日渐增加的需求,还雇用了2名职工协助她来办理。
上一篇:新疆奶粉滞销6000吨 专业的人建议政府购奶发给贫困者
下一篇:养牛饲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