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国种植培养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2013年的种植培养面积就达到了3569万公顷。与小麦、水稻主要作为口粮不同,玉米的主要用途是饲料。据统计,饲料玉米消费占我国玉米消费总量的70%以上。
玉米分为籽粒型玉米、鲜食型玉米和青贮玉米,哪一类最适合作饲料?根据奶牛等草食家畜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业内一致认为果穗大、生物产量高、消化率高的青贮玉米更胜一筹。
“专用青贮玉米品种之外的太多了,没做到规范化、专业化,而且很多地方还在用饲草玉米,我国青贮玉米的种植培养面积很难准确统计。”
“目前,一些农民使用籽粒型玉米种子或商品粮玉米直接种植以生产青贮玉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说,“此外,内蒙古农民还有用农家种的,这类种子不是杂交种,很便宜,而种植的面积很大,像种草一样种玉米,基本不长果穗。”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中对于青贮玉米的淀粉、粗蛋白、整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都有明确标准,而这些“野路子”种出的青贮玉米很难达到标准,饲喂牲畜的效果可想而知。
“这几年青贮玉米育种发展还是很快的。”赵久然和记者说,“通过品种审定之后,将品种产业化是个难题,推广面积大的品种不多。”目前,我国青贮玉米种植大都是小农户自发的分散种植,很少有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目前,所谓的青贮玉米类型太多了。”北京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教授潘金豹说,“专用青贮玉米品种之外的太多了,没做到规范化、专业化,而且很多地方还在用饲草玉米,我国青贮玉米的种植培养面积很难准确统计。”
“粗略估计全国全株青贮玉米培养种植面积在400万亩左右。”农业部畜牧业司饲料处处长魏宏阳说,“按一头成年牛每年需要7吨青贮玉米计算,保守估计我国青贮玉米的需求应该在4500~5000万亩之间。”
“种养结合的模式很重要,从种子到种植再到畜牧产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要建立一个像普通玉米一样的政策扶持、技术支撑体系。”
据了解,在我国夏播区,青贮玉米每亩产量在4~5吨左右,而春播区的产量在5~6吨左右,每公斤优质青贮玉米的价格在0.4元左右。这样算来,种植青贮玉米对于农民增收的效果可见一斑。
乳业的需求,是青贮玉米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乳业的发展是青贮玉米发展的前提。“使用青贮玉米作饲料是提高奶牛产奶量、提高牛奶品质最简单的方法。”潘金豹说,“很多大型乳业企业没有稳定的青贮玉米来源,订单不多,也少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大部分随机性很强。”
“青贮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区别。”魏宏阳说,“种养结合的模式很重要,从种子到种植再到畜牧产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要建立一个像普通玉米一样的政策扶持、技术支撑体系。”
在很多地区,农民不愿种植或大面积种植青贮玉米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怕没人收,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能很好的解决下游需求的问题。“畜牧业发展要与青贮玉米发展相配套。”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教授赵明说,“在运作模式上,以养殖大户为龙头带动青贮玉米的种植,从而做到产业化,企业唱主角,带动畜牧业发展,进而带动青贮玉米发展。种植模式会随着运作模式而改变,同时也会对品种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了种养结合的模式以及优良的品种,售后服务、技术指导、专业化服务也是整个产业链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种子公司制作种子、管理部门监管市场、农民买种子种青贮玉米、奶牛场收玉米喂牛、牛奶进入市场,所有的环节都需要串连在一起,协调不好整个产业链会就出问题。”河南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首席育种家刘杭说,“除了大链条中所有的环节的协调外,就单单种植青贮玉米这一个环节中,从种子的售后服务技术指导到大型机械收获,现在做得都不是很好。”
“有很多青贮玉米品种使用热带种质资源做亲本,这就导致制种环节非常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制种难就意味着种子贵,种子贵农民当然不愿意买,品种也就难推广。”
青贮玉米规模化种植之后,一方面可以作为优质饲料,另一方面还能产生大量有机肥料反哺农田,就青贮玉米本身而言,还可以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很多奶牛场为了追求牛奶的高品质,不但要求青贮玉米种植时不能使用农药,甚至连种衣剂都不允许使用。这样一来,就对青贮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青贮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大都比较好,而青贮玉米比籽粒型玉米收获早很多,可以避开很多病虫害。玉米黑丝穗病和倒伏是影响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含量就决定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专家曹志军告诉记者,“从畜牧业角度讲,玉米的木质素含量过高会导致奶牛可吸收的营养物质下降,木质素含量低消化率就高,所以育种家要在抗倒伏和青贮玉米品质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此外,影响青贮玉米质量的因素中,除品种外,收获期也至关重要,收获晚淀粉含量高,而收获早木质素含量低。
“有很多青贮玉米品种使用热带种质资源做亲本,这就导致制种环节非常容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赵久然说,“制种难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种子贵,种子贵农民当然不愿意买,品种也就难推广。”
青贮玉米是不是种得越密越好呢?“青贮玉米虽然要密植,但也不是越密越好。”刘杭说,“就目前品种而言,每亩4500株至5000株的密度比较好,这样一来产量高品质好,如果密度过大干物质含量就会降低,淀粉、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会变少。”
舞钢市钰涵农牧贸易有限公司老板王旭超谈到今年收购玉米秸秆的事,同样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用了青贮玉米秸秆包膜打捆一体机,收了3000多吨,我的养殖场有了充足的饲料,还卖给外地养殖户1000吨。
2013年一开年,中央“一号文件”里的一个新词抓人眼球――“家庭农场”。一个办公室牌子是“贺兰县石红军家庭农场”,场长是石红军;一个办公室是“贺兰县三丁玉米产销专业合作社”,石红军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