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校园万物生长,黑龙江职业学院在这个夏天收获满满——黑龙江省数字工匠学院、黑龙江省首个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在学校相继挂牌成立,学校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近日,围绕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记者正常采访了黑龙江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利文。
“学校要立足产业、携手行业、服务企业、成就职业,根据产业需求,慢慢地增加专业建设,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王利文介绍,学校先后与华中数控、华为公司、红光锅炉集团、工大机器人等321家有名的公司深度合作,共建10个特色产业学院,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1个,还有8个校级产业学院;牵头建成1个国家级畜牧兽医职教集团和1个省级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和订单班人才教育培训,顺利通过国家试点验收,目前试点班专业达到19个。学校的闫国成加工中心操作技能大师工作室、杨宏帅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获批为国家级、省级大师工作室。
王利文说,职业学院既要与高端企业和产业协会合作,推进产业转型,使教学真正站在产业前沿,同时,也要与中小微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对毕业生的需求量更大,企业也更需要学校的科研创新技术。
王利文介绍,黑龙江职业学院在明水县通过扶贫专家带动乡镇养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校的技术专家为养殖户提供饲草种植和饲料配方技术、防疫、收购加工、市场销售等服务。学校与双鸭山市尖山区和友谊县深度合作,为农民提供电商方面的技术上的支持,让特色农产品走出黑土地销往全国。学校以此合作模式为样板,在全省复制,在助农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学校的建筑专业也独辟蹊径。”王利文说,学校组织师生到南方观摩,总结农村房屋的建造方式,再结合我省的建筑特点,打造出既保暖又有文化特色的住房。通过示范点村项目建设,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王利文表示,这些都是校政合作的积极尝试。学校根据我省产业集群发展及地方经济发展特色,针对产业集群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制需求,解决传统产业转型和企业未来的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与各方携手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黑龙江职业学院累计产出技术成果300余项,向我省输送近2万名产业工人,成为服务龙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培养人才的重要支撑。
王利文说,产教融合对教师也是一种提升,企业是老师的实践基地,有了实际体验,给学生讲课更生动、更有明确的目的性。他认为,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办学模式,要坚持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职业教育同步规划,坚持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的全部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只有这样,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需求。
“职业教育更强调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王利文说,学校将依托产业学院这一新型人才教育培训实体,不断探索出具有“龙职”特色的产教深层次地融合之路,主动吸纳更多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继续探索构建人才教育培训创新机制,形成与“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发展的新生态,为龙江乃至全国高校提供可借鉴模式。
上一篇:第六届全国肉牛产业技术研讨会举办
下一篇:呼和浩特繁衍羊种羊母羊饲料预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