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作为基层的一支新力量,慢慢的变成了专业科学技术和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纽带桥梁,为地方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带动农户和公司实现更大经济效益。”平凉市科技局局长岳晟说。
“安格斯这个品种的牛在饲养中比咱们平凉红牛的饲料营养成分要少,换句话说,就是加的饲料要少一些。我建议你以后最好用揉丝机铡麦草,这样的话饲草的洁净度就提高了。”
春节临近,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科技特派员杨俊仁又一次来到该县党原镇完颜洼村的牛场牛棚里,为当地养殖户现场解答技术难题。
完颜洼村养殖户朱红生家里养殖了三头基础母牛,包括一头安格斯牛和两头“平凉红牛”。前不久,朱红生以13000元的价格卖掉了一头六个月的牛犊,他说,今年还能再卖两头牛犊。朱红生养牛不到三年,对于新引进的品种安格斯牛,他还是掌握不了喂养技巧。杨俊仁的到来,解决了困扰他的这一方面难题。
杨俊仁是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主任,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始终把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常年奔波在工作一线,和基层“土专家”紧密联系,及时把科技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他还立足县情,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关键,重点围绕优良牧草栽培、新品种引进、杂交改良、科学养畜、疫病防治、标准化饲养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多层次、广覆盖的畜牧科技培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农民6400人(次)。
“杨所长对我们基层工作要求比较严格,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他经常深入到基层一线,给我们普及相关技术,鼓励我们多学习新的知识,丝毫没有保留地对咱们进行现场指导,对我们泾川县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党原工作站站长孔新利说,“养殖户要创造效益,就离不开畜牧兽医技术方面的服务。只要有利于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他都会积极推广并加以应用、创新。”
“在现阶段,怎么样才可以让育肥牛生长速度更快、养殖效益更大?怎么样才可以使繁殖母牛提高产犊率?”这一系列问题是杨俊仁最关注的,也是养殖户最关心的。
在一次进入牛场工作时,杨俊仁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养牛场原本有150头母牛,一年能产120多头牛犊。通过全株玉米作为饲草喂养了一年后,杨俊仁发现接近30%的母牛不能正常产牛犊。经过仔细分析,杨俊仁发现,原来是由于全株饲草水分含量过高,在母牛消化过程中产生了过多的酸性,导致母牛酸中毒现象比较严重。
“水分含量过高,母牛的干物质含量就相对减少了。”杨俊仁说,“母牛若需要水分,它就会饮水,咱们不可以直接从饲草上把水分含量提高了,这样的话母牛的干物质含量就不达标,就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
粗饲料是牛育肥是否能成功的重要的条件。杨俊仁迫不及待想要寻找一种新的饲草来源。杨俊仁绞尽脑汁,随即,他的目光锁定在了全株青贮小麦上。
在甘肃省陇东地区,一直以来有种植青贮小麦的习惯。杨俊仁盘算着,若能够试验成功并得到全面推广,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能实现育肥效果的提升和饲养成本的降低。2017年,杨俊仁试着栽植了一亩全株青贮小麦,2018年收割后,开始以全株青贮小麦进行饲喂试验,结果喂养效果让他惊喜。这项创新饲养技术于2021年12月份通过验收,并开始大面积推广。由于可行性比较高,简单易学,很快就在泾川县全面推广。
“青贮时要掌握好时间,必须是蜡熟期,不但要压实,还要封闭好。温度在15度以上20天就可以喂养,温度在15度以下,每降一度就延长两天。”杨俊仁说。
杨俊仁把对粗饲料喂养的大胆创新看作自己成为科技特派员后最引以为荣的事情。正如他所愿,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县域内育肥牛育肥周期普遍缩短1到2个月、饲养成本减少20%到30%,繁殖母牛年饲养成本减少30%到50%以上,母牛繁殖周期缩短到380天以下。 与此同时,杨俊仁还大力推广小麦与玉米的复种模式,实现一年两作,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通过对青贮饲草的加工调制,现在在我们泾川县,一头育肥期的公牛日增重可达到2公斤左右,而一头牛每天的饲草采食量却比原来减少了10公斤左右。这一增一减,对广大养殖户来说,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杨俊仁说。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牛舍的环境问题,污粪经过发酵处理,粪肥还田,循环利用,提高了种植业的产草量,解决了污粪难以处理的短板,对今后牛产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和保护作用。”杨俊仁向记者介绍。
现任泾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的杨俊仁2005年4月就被泾川县人民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从此,深感责任重大的杨俊仁便带着毕生所学的知识全心全意投入到牛产业发展中去。
在泾川县泰恒牧业有限公司,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该公司目前养殖“平凉红牛”600头,其中基础母牛200头、育肥牛400头,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养牛5000头以上,种植粮饲兼用全膜玉米10000亩,预计年产值可达1800万元。公司CEO可力荣说,牛场能顺利运营,杨俊仁功不可没。
“2021年5月份我们开始建场,到10月份开始进牛,从场址规划、牛舍建设、合理地布局,到牛的引进、疫情防控,杨所长从开始到现在一直跟进。牛场能建设这么快,牛进场后没有大的问题,和杨所长的大量工作分不开。可以说,他真正发挥了一名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可力荣感激地说。
在杨俊仁的带动下,2021年,泾川县共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小区)4个,完成项目资金840万元,确保了当年建场、当年投产,示范带动效应显著。2021年,该县新增10头以上养牛户236户,肉牛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28000头和22000头,以点带线、连线成面的“核变效应”正在拓展,预计到“十四五”末,该县牛饲养量将达到10万头以上。
在甘肃平凉,杨俊仁就是广大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下沉基层、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人才要素向农村农业战线稳定流动,让科技特派员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加大对农民的“传帮带”力度,让养殖户成为有“技术上的含金量”的新农民,才能够让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助力群众致富奔小康。
“我参加工作30年了,这方面的技术也积淀了30年。30年里,我只有一个体会,只要让老百姓、农场主把钱赚了,我们以后再向大家推广农业技术就没有一点阻力了。”杨俊仁说,“今后,我还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努力做好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推广、科技应用、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让广大养殖户真正享受到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
上一篇:育肥牛后期怎么收肚子、快速上膘?
下一篇:中国饲料十大品牌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