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粮经”向“粮经饲”转变 ——我市粮改饲项目扎实稳步推进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粮经”向“粮经饲”转变 ——我市粮改饲项目扎实稳步推进

发布日期:2024-06-11 来源:普蓝德

  • 详细介绍

  近年来,定西市把粮改饲作为草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按照“稳粮、兴经、扩饲、强畜”的发展思路,全力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牧草种植,推动“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构建种养结合、草畜一体、粮草兼顾、良性互动的草牧业发展新格局,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今年,通过积极争取,我市粮改饲项目实施范围在安定和通渭继续实施的基础上新增陇西、临洮和岷县,项目资金达2921.79万元。全市实施粮改饲面积22.05万亩,其中饲用玉米19.55万亩,占饲用玉米培养种植面积的20%;岷山猫尾草2.5万亩,占猫尾草种植培养面积的25%;青贮收贮量达到66.15万吨。全市通过政府引导,以“先贮后补”的方式扶持规模养殖企业、合作社和饲草加工企业,推行“农户种植+企业收贮+养殖转化”的利用模式,探索形成了合同订单、种收服务、专业代贮、草企配送等利益联结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各类青贮66.01万吨,占任务的99.79%,完成青贮面积20.65万亩,占任务的93.65%。

  安定区——近年来,安定区依托“粮改饲”项目的实施,大力发展以青贮玉米为主的优质饲草产业。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累计下达粮改饲资金2654.89万元,种植优质饲草20.4万亩,收贮加工饲草61.3万吨,有利促进全区种植结构向粮经饲统筹方向转变,构建粮草兼顾、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新型农业结构,并积极探索推广“订单收贮、专业加工、低价配送”等粮改饲收贮模式,建立了互惠互利、种养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定特色的“粮改饲”之路。今年,安定区通过采取订单种植、专业收贮、规模养殖的有机结合,扎实推动“粮改饲”工作。自9月10日全面开展以来,农户、养殖场、加工企业纷纷抢抓青贮的有利时机,争分夺秒的抢收玉米。走进安定区的田间地头、收贮加工企业、养殖场,到处一片饲草种植农户忙收割,收贮企业(合作社)赶加工的繁忙景象。农民交草的车队排成一条条长龙,企业加工的现场机声轰鸣、一捆一捆的饲草在工人娴熟的操作中变身草丝,成堆的草丝又被送进打包机,随后一个个圆形的“草罐头”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据了解,今年雨水较多,饲用玉米亩产均在4—5吨之间,再加上近两年牛羊猪价格的持续上涨,周边畜禽养殖规模扩大,造成饲草料紧缺,今年饲草平均收购价格每吨达330元左右,较去年同比上涨18%,每亩收入在1300元以上。截至目前,已完成饲用玉米收贮20.4万吨,完成粮改饲面积6.8万亩。

  通渭县——通渭县立足70多万亩玉米种植培养面积和全县145余万畜禽饲养量的资源禀赋优势,把粮改饲作为旱作农业提质增效的二次革命和推进循环农业牛羊产业扶贫的突破口,探索推广“农户自种、订单收贮、专业生产、免费加工”等粮改饲收贮模式,降低牛羊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提升畜产品品质,着力构建草畜配套新型种养关系。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县域内秸秆利用现状,制定《通渭县2020年粮改饲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思路与工作原则,扶持对象和补助方式,资金规模及使用计划,实施期限及进度安排,推进工作有序开展。加强组织技术保障。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任组长,草畜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任副组长,全县18个乡镇兽医站负责人为成员,工作职责清晰,任务分工明确;并成立了项目技术服务小组,负责项目实施期间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共下达粮改饲试点工作任务饲草玉米种植面积5万亩,青贮15万吨。截至目前,种植青贮饲用玉米20万亩(贫困户种植饲草玉米5.1万亩),完成收贮饲草料14.6万吨,其中青贮裹包58000个,采购青贮机械100台。通渭县自2017年实施粮改饲项目以来,累计下达项目资金1514万元,种植优质饲草9.9万亩,收贮加工饲草29.7万吨,全县种植结构明显转变,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基本建立,有力拉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实现了种养双赢。

  陇西县——近年来,陇西县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坚持“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的原则,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转型升级,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市场互动”的思路,加快转变草牧业生产方式,走“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业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2020年,陇西县粮改饲试点项目补贴饲用玉米种植3.75万亩,收贮加工11.25万吨,其中,饲草加工公司收贮2.5万吨,每吨补贴52元;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合作社、场)收贮6.43万吨,每吨补贴52元;县畜牧中心统一采购青贮袋5828条,收贮饲用玉米2.3312万吨,通过实物补贴方式发放到适度规模户和建档立卡养殖户。截至目前,全县粮改饲项目制作青贮饲料10.71万吨,其中袋贮1.3265万吨,裹包0.6367万吨,池贮8.7468万吨。今年,陇西县饲草种植培养面积达到74万亩,饲草产量148万吨,种植饲用玉米20万亩、饲用甜高粱3万亩,更新改良多年生牧草6万亩。全县6个饲草配送点年加工配送10万吨,产值0.5亿元,收购加工饲用玉米2.5万亩,结合粮改饲试点项目的实施,全县秸秆转化率预计可达到75%以上。

  临洮县——2020年,临洮县被列入“粮改饲”项目示范县,下达粮改饲收贮任务4万亩,收贮量12万吨,安排项目补助资金526.4万元。全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严格项目管理等举措,把实施好粮改饲项目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审计局等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粮改饲工作的安排部署、统筹管理项目实施。开展技术服务。成立了由县农业农村局、畜牧中心、农机中心、农技中心及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为成员的粮改饲技术服务小组,做好项目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技术人员每周到各收贮点,对项目实施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及时帮助养殖场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严格项目管理。按照“受益对象明确,储存地点清楚,收贮数量准确,款物台账详细”的原则,由技术服务人员对收贮点饲草贮存场地现场丈量,清查饲草加工机械,确定收贮企业饲草加工能力,督促项目实施企业规范做好收贮台账,在收贮期间出售的青贮饲草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在购草发票上签字确认,每周掌握各收贮点饲草收贮进度。截至目前,全县已购置饲草加工机械31台套,完成全贮玉米压窖青贮10.14万吨,裹包青贮2.66万吨。

  岷县——岷县是深度贫困县,气候、地形适合种植牧草,岷山猫尾草是当地三大扶贫法宝之一,种植培养面积达10万亩。2020年,全县实施粮改饲项目补贴猫尾草种植2.5万亩,加工收贮7.5万吨,基本实现全县适种乡镇发展优质牧草全覆盖。开展前期调查摸底。在充分开展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摸底上报岷县猫尾草种植加工收贮企业(合作社)运营情况的函》,要求各乡镇摸底上报岷县猫尾草种植加工收贮企业(合作社)运营情况。科学编制实施方案。为确保2020年粮改饲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岷县畜牧兽医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研究和制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建设协议、项目建设申报书。成立包抓工作小组。成立2020年粮改饲建设项目包抓工作小组,指导项目实施主体按照《岷县2020年粮改饲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完成项目确定的岷县猫尾草种植加工收贮任务。开展实地核查。在原数据掌握和乡镇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实地核查,根据企业(合作社)实际种植培养面积和现有岷县猫尾草加工收贮规模,结合县域草产业发展实际,按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45个企业(合作社)为项目实施主体。召开技术培养和训练会。9月10日,组织召开了“2020年粮改饲项目建设启动暨技术培养和训练会”,对实施主体在申报程序以及相关软件资料收集填报方面做了安排指导,明确了工作目标,与项目实施主体签订了岷县2020年粮改饲项目建设协议书。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包抓工作小组深入合作社(企业)督促指导项目实施主体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收贮进度,规范完善各类软件材料。截至目前,共完成粮改饲面积2.5万亩,加工收贮猫尾草干草2.5万吨(每吨干草折合3吨鲜草)。(通讯员:周泉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