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对植物性蛋白原料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从历年饼粕生产变化来看,杂粕供应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并无大的变化;豆粕需求一直上升,是饼粕消费的主体,但近来豆粕价格暴涨,对饲料企业构成极大的成本压力。本试验针对生猪饲料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季节饲料原料质量特点及生猪生理特性,利用发酵工艺生产发酵豆粕、发酵棉粕,科学进行原料配比,研制开发出生长育肥猪无抗饲料配方。为了验证本产品在生产育肥猪上的应用效果,特开展了本项研究,旨在为生产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在世界范围,秸秆的年产量在20~30亿之间,我国的年产量在7亿左右,占世界年产量的20%~30%。我国现有的农作物秸秆多是用于生活能源,部分通过燃烧归还到田地,还有一部分直接翻入土中。我国的农作物秸秆中有约28%用在家畜饲料化工业中,有2%左右的农作物秸秆则是用作造纸工业等原料。在秸秆的利用上,可以通过利用率的提高,有效缓解粮食、能源危机,农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可持续发展。
本次试验选用胎次相同、体重相近、健康、体重为45 kg的大约克生长肥育猪42头,随机分成2组,分别设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试验猪场栏舍为水泥地面,朝向一致,日喂3次,以不剩料为原则,自由饮水。试验期100 d。试验开始及结束时均于上午空腹称重。准确记录投料、发病情况,保持栏舍卫生。试验开始时,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
抗生素:商品名速大肥,有效成分维吉尼亚霉素;发酵蛋白原料:发酵豆粕、发酵棉粕。
试验日粮参照国家瘦肉型猪饲养标准和美国NRC猪营养标准配制,配合饲料均为粉料。试验日粮配比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对照组:普通豆粕、棉粕为蛋白原料,加抗生素;处理组:发酵豆粕、发酵棉粕为蛋白原料,不加抗生素。
每天投3~4次料;试验猪自由饮水;试验过程中的防疫、消毒及其他管理方式均按猪场制度进行。
分别于试验的第1天和最后1天早8:00空腹称重,根据初重和末重计算平均日增重。
每天记录各栏的采食量,将各栏的总采食量除以天数与动物头数,得平均日采食量。
计算动物某一阶段采食量与增重之比,可得到料肉比,料肉比反映饲料转化效率。
在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2头猪屠宰,并取其背最长肌,测定pH、剪切力、滴水损失及肌肉氨基酸水平。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独立t-检验。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标准。
表2根据结果得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提高猪试验末重及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提高猪的平均日采食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试验组育肥猪成活率均为100%,差异不显著(P>0.05)。
表3结果为,试验组饲料单价比对照组高出0.1元/kg,试验期间对照组抗生素使用费41元/头,毛猪销售成本按16元/kg计,则对照组猪只盈利208.11元/头,试验组猪只可盈毛利278.83元/头,试验组猪只比对照组多增收78.72元/头,提高毛利33.98%。如采用优质优价体系,则使用发酵蛋白原料试验组生猪售价将更高,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显著。
表4根据结果得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肉剪切力、滴水损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猪肉pH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45 min和24 h的p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表5根据结果得出,试验组猪肉各种氨基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氨基酸总和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组对提高丝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差异显著(P<0.05)。
将棉粕、豆粕经微生物发酵后,抗营养因子大幅度的降低,不但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豆粕、棉粕经过发酵后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使原料本身的维生素、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本试验中,发酵豆粕、发酵棉粕日粮组明显提高了育肥猪末重及平均日增重;试验组猪只比对照组多增收78.72元/头,提高毛利33.98%。这说明,发酵豆粕、发酵棉粕解决了豆粕、棉粕的抗营养因子问题,从而使育肥猪生长性能有所提高。
发酵生物饲料不含抗生素、促生长素等化学药品以及生物发酵饲料当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益生菌代谢产物(氨基酸、维生素、活性肤等益生素),从而使猪吃了生物发酵饲料后氨基酸含量得到增加,肉色等级变好,失水率得到减小,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猪肉的品质,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猪肉的营养价值。本试验中试验组猪肉剪切力和滴水损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对提高丝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含有发酵豆粕、发酵棉粕的饲料日粮对改善猪肉品质、提高猪肉氨基酸营养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发酵豆粕、发酵棉粕日粮不仅明显提高了育肥猪末重及平均日增重,使每头猪养殖增收78.72元,提高毛利33.98%,而且明显降低了猪肉剪切力和滴水损失,提高了猪肉氨基酸水平,改善了肉品质,提高了猪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