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发布日期:2023-12-10 来源:技术知识

  从前天晚上7点开始,南京就逐步陷入灰霾的包围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糊味,昨天上午,南京的能见度甚至不到3公里。依照国家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前晚江苏苏锡常地区发现11个明显火点,均是农民在田间焚烧秸秆。眼下正值油菜和麦子收获的季节,南京周边农田的秸秆会如何正确地处理,昨天快报记者做了相关调查,大部分农民表示,烧掉秸秆省事又能还田作肥,而根本的问题,还在于秸秆对农民而言,基本上没有“出口”。

  昨天下午两点左右,栖霞区十月村路与栖霞大道路口处,一片约40亩的麦田黑乎乎一片,到处是秸秆焚烧后留下的草木灰。焚烧过的麦田里,仍然残留少量麦茬。田间东头,一农户正在翻地,将麦秸灰埋到土下。用手试探麦田,烧过秸秆的麦田泥土温度明显比周围其他土地温度要高。

  据在田间东头翻地的老陈介绍,他家就住在附近,家里有几亩田,大多数都种了麦子,目前全部都收割完毕。“这个不是我烧的,是有人在旁边烧,导致我家的麦田也过火了。”老陈称,秸秆被烧后,他趁着还没下大雨,赶紧把土地翻一遍,这样烧后的草木灰就可以埋在泥土下面作底肥了。

  沿着栖霞大道往东,一路上烧黑的土地随处可见,其中大部分是收割油菜后烧的油菜秆。道路两旁也有不少麦田,麦子并未收割。在龙潭街道龙潭村,一片看上去有七八十亩的麦田,麦子已成熟,正等待着收割。据该村的村民老王介绍,龙潭村三个组,目前剩下的麦田已不多,总共就150多亩,人均一亩地的样子,他家就种了五亩。“因为天气预报说不久会有暴雨,为了及时抢收,村上队长已经联系好收割机,准备这两天就把麦子割掉。”老王称,本来昨天就要收割,可天气预报说有雨,收割机才没来。

  目前在栖霞区靖安街道和龙潭街道,等着收割的麦田随处可见,已经烧得黑乎乎的农田也零星可见。当被问及麦子收割后的秸秆怎么样处理时,龙潭村的村民老王冒出了两个字——“烧掉”。该村的不少村民也都这样说。老王称,以前用收割机收割后麦秆还算完整,能捡回家做柴火。近些年来,不少村民家都使用了液化气,秸秆做燃料烟又大,已经没人愿烧了。老王称,现在收割麦子都是大型的联合收割机,秸秆都会被打断,捡也不方便。即使真有人来花钱收购秸秆,他们也不会去捡,因为烧掉后的草木灰是最好的钾肥,翻动土地后作为底肥,方便下一季耕种。

  老王家隔壁一村民称,往年到了收麦子的时候,有些村民会选择直接把麦秸秆烧掉,但像她家那样把麦秸秆拉回家当燃料烧饭的也不在少数。可近些年来,不少人选择直接在田里把秸秆烧掉。虽然秸秆粉碎后可作为饲料喂养牛羊等,可现在已经很少有村民饲养这些牲口了,所以做饲料不现实。不过,有村民称,每年收割麦子时,都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前来劝说村民不要烧秸秆,并在田间巡逻。可秸秆不烧掉,实在不好处理,大部分人还是偷偷烧掉了。

  前晚,整个南京城被焚烧秸秆闹得乌烟瘴气。昨天凌晨和上午,南京下了场“秸秆灰雨”,城市变“灰”了,雨水中也充满烟熏火燎的味道。零星的雨点显然不能彻底洗刷空气,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天的空气都在轻度污染中徘徊。

  从南京环保部门昨天公布的数据分析来看,空气质量处于轻度污染,九个国控监测点中无一例外全在污染之列。南京市环境监测站值班员和记者说,前晚9点到昨天凌晨2点的空气质量最差,污染指数已经高于300,达到重污染的状态。虽然夜里和早晨各下了一场小雨,空气污染指数会降低,但无奈污染程度太深,雨水无法把空气质量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昨天白天一整天,南京城都被“白雾”所笼罩,在下雨前的静风状态,水汽包裹着空气中的污染物迟迟挥散不去。专家分析,大气像一个巨大的棉被,把空气中的脏东西牢牢捂住,焚烧秸秆所产生的扬尘和烟雾更是加重了空气污染。市民还得忍受几天脏空气,根据预报,今天的空气质量依旧不容乐观,污染指数为110-130,为轻微污染,污染元凶依旧是可吸入颗粒物。

  南京市环保局包洪新副局长昨日在发布会上就秸秆焚烧问题答记者问,他表示,5月29日自己曾去江北巡查,“发现秸秆焚烧查处的工作难度很大,由于夏收的时间节点很紧,虽然地方政府落实了一些措施,强化了秸秆的粉碎还田,包括回收等利用措施,但是在南京郊区县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焚烧现象。”

  环保部门在没有很好的方法预报的情况下,能不能在一些时间节点对公众进行提醒和预警?南京市环保局副巡视员周斌和记者说,在今天将正式开通南京环保官方微博,随时随地向公众发布一些环境信息,目前也正在考虑和气象部门进行合作,进行一些短信通知。

  农民地头的秸秆只能焚烧吗?江苏省农科院专家说,秸秆焚烧了太可惜,其实秸秆不但可以用来研制生态农药、做成纸板,秸秆还可以直接还田变成有机生态肥,同时,可以变成饲料喂给牛羊吃。专家们说,现在秸秆利用技术已不是问题,但核心问题是,“最后一公里”衔接,政府能否出台一些倾斜政策,让秸秆变废为宝。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才林说,农科院实验田里的秸秆都是直接还田的。如何还田呢?在农作物收割的时候,收割机就会直接把秸秆打碎,然后埋到田里面。“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氨、磷、钾和微量元素,在地下埋个二三十天,这些秸秆就会完全分解,变成非常好的有机肥料。由于秸秆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很丰富,进而改善了土壤的结构,能大大的提升微生物数量,在高肥力的土壤中可增加微生物50%,在低肥力的土壤中可增加微生物2倍左右。”专家统计说,每亩秸秆直接还田,相当于施标准肥50公斤,而且还拥有非常良好的生态效益,是无公害农业的重要肥料来源。比如,现在是小麦收割季,如把麦茬覆盖在田里,还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田间湿度等作用。

  既然秸秆直接还田这么好,农民们为什么还要焚烧呢?王才林说,这原因是秸秆埋到田间需要时间,而且小麦收割以后,就要急着种水稻了,在农民们抛秧的时候,秸秆还没有完全分解,农民们嫌碍事,不如焚烧变成灰烬来得快。

  “每年牛羊饲养都有青黄不接的枯草期,在枯草期如果去外地买青草,最起码是1200元一吨。”江苏省农科院博士白云峰这些年一直钻研秸秆的出路。他说,江苏省农科院六合基地,是一个无废弃排放的基地,所有农作物的秸秆,都会变成动物们的饲料。虽然秸秆制作的饲料口感没有青草好,但它相当于是动物们的“粗粮”,喂给基地里的羊吃,它们也感觉不错。

  白云峰说,前年,江苏省农科院六合基地买了配套的机器,把秸秆破碎、软化,氨化处理……这么做,都是尽可能的避免秸秆焚烧。现在是小麦收割期,但也是牛羊的枯草期。把秸秆变成饲料,既能解决秸秆问题,也能解决牛羊的粮食问题。“一般是农户在前面抢收小麦,我们在后头抢购秸秆。毕竟羊场里的羊都是活口,每天都要吃的。”和购买青草相比,秸秆变成动物“粗粮”的成本相对低,一吨秸秆饲料成本大概400多元。

  “农民把秸秆焚烧了,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他们头上,把秸秆综合利用,还要靠各个部门多协调,还需要政策的倾斜。”一位专家说。而白云峰和记者说,其实,对于秸秆的科研成果,现在已经有很多。尤其是把秸秆变成动物饲料,这种科研技术已很成熟了。但为何每年田间还有那么多的秸秆在焚烧?那是因为“最后一公里”衔接问题。“我一直在琢磨怎么把农民和科研相衔接。”白云峰坦言,和青草相比,秸秆很“泡”,装在拖拉机里,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一车也就两三百斤;而且,农民在收割的时候,秸秆就被打碎了,很难收集,一亩地只能收上百斤。“地头太难收集,收集的人兴趣也不大。如果一亩田,秸秆一下就收来了,而且量很大,收集的人才愿意。而且,从田间运到羊场,需要油费,如果我们价格开低了,对方不高兴,如果开高了,我们吃不消。”白云峰说,这需要多方面一起想办法,把流程的优化了,同时,还需要政策上的倾斜,比如给予一定的生态经济补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