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當記者走進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讨所副所長朱永群的辦公室時,辦公桌上的一個種子瓶招引了記者目光。
種子瓶裡,裝著小小的、黃白色的種子,這便是凝聚了朱永群及其團隊10余年的汗水和尽力培养出的“蜀草1號”,也是南边地區近20年來首個育成的高丹草新品種。
飼草雖然不是糧食作物,但卻是動物的優質口糧。四川是畜牧大省,也是飼草缺口大省。近年來,通過朱永群等科研人員的尽力,四川先后自主培养出“蜀草1號”“川農1號飼草麥”等優質飼草,全省飼草缺口正在緩解。
從成都市區一路往東,龍泉山脈東邊的簡陽市禾豐鎮,這裡有一塊科技創新演示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正如這個鎮名一樣,這裡是禾草的重要試驗地:高大挺拔的高丹草、蘇丹草、高粱等飼用作物,在這裡育種。
“蜀草1號”,顧名思義,是四川自主選育的飼草新品種,2018年通過國家審定,也是南边地區近20年來首個育成的高丹草新品種。
高丹草全稱為高粱蘇丹草雜交種,是高粱和蘇丹草的雜交種。高粱具有莖粗、葉寬、糖分含量高级特點,蘇丹草具有分蘖力、再生力強,葉量豐富等特點,高丹草綜合了高粱和蘇丹草的優點,具有生物產量大、適口性好、再生性強、適應性廣等特點,是草食動物的優質飼草口糧。
基地種植的“蜀草1號”畝產能够達到8噸左右。而朱永群還記得,10多年前,她在眉山洪雅養殖戶那裡看到,其種植的高丹草產量十分低,一畝產量隻有2噸左右。“1.5米就抽穗,產量不高。”
彼時,省內種植的高丹草草種還首要從省外、國外引進,四川沒有自己的高丹草品種。“從别的的当地引進的飼草種子,不太適應四川的氣候地舆條件,所以其生產功能欠好。”而四川是畜牧大省,農區、半農半牧區對優質飼草需求大。“沒有足夠的優質飼草吃,是當前我省牛羊的現狀。”
培养出四川省自己的高丹草品種成為朱永群的作业目標。但四川飼草培养作业起步晚,飼草培养並沒有多少先例可循。在培养办法上,朱永群參照農作物的三系配套培养办法。“三系”,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三系培养辦法最重要的是先培养出不育系。“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飼草的不育系。”朱永群介紹,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讨所從2000年開始引進高丹草和蘇丹草品種,用了10多年時間才培养出10個不育系。
有了不育系,再進行配合力試驗,即雜交。雜交選育過程中,高產不是優質飼草品種的仅有標准。“糖分含量高、晚熟性、對重金屬低富集等指標,也是優質品種的目標指標。”朱永群介紹,在選育新品種時,便是要盡量多地把這些優異指標疊加到一個品種上。
10多年來,朱永群及其團隊共培养了40個左右飼草雜交組合,“蜀草1號”便是这儿面的優秀組合。
“蜀草1號”,抗旱性強、長勢好、耐刈割、生物量大。經過不斷實驗,“蜀草1號”在成都平原及周邊區域株高在3.5米左右,收獲3茬,畝產能够達8噸左右。而在干旱的寧南縣高度能夠長到5米多,且收獲次數能够達到4—5次,在該區域最高畝產能達10噸左右。
“蜀草1號”不僅產量高,營養價值以及一些營養元素的含量也比較高,對於青綠飼料品質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蜀草1號”一經推廣便成為飼草領域的“頂流”。现在已推廣到甘孜爐霍、涼山寧南、貴州等地。
蜀草系列新品種選育未停歇。“蜀草1號”選育出今后,近年來,省農科院科研人員在前期基礎上,相繼選育出“蜀草2號”“蜀草3號”“蜀草4號”新品種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蜀草5號”正在參加國家區域試驗,蜀草宗族逐漸龐大。
“每一個新品種都有獨特之處,以滿足不同氣候條件、土壤類型、使用方法、耕耘形式、畜禽種類對高丹草品種的需求。”朱永群說,比方“蜀草2號”莖稈粗一些、抗病性好,“蜀草4號”的種子產量更高。
大部分小麥10月底才下種,以避開次年的倒春寒。而在本年9月,宜賓江安的種糧大戶劉定琴准備種小麥了,之所以這時候下種,是因為她種的是飼草麥——“川農1號飼草麥”。
“川農1號飼草麥”,是近年來四川另一個自主培养的新星飼草品種,也是现在國內審定的仅有一個能够作為飼草用的小麥品種。
這個飼草品種有何不同?“解決冬春枯草季飼草缺少的問題。”該品種選育團隊負責人、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讨所教授伍碧華介紹,冬春枯草季,是牛羊等家畜飼草最缺少的時候,卻正好是“川農1號飼草麥”生長最旺盛的時期,這個飼草抗旱、耐寒力強,適應性廣,同時耐鹽鹼,既能在平壩、山區秋冬播,也可在高原春夏播。
“川農1號飼草麥”由伍碧華歷時20余年培养而成。“通過染色體工程,引入了野生資源——來自以色列的四倍體的野生二粒小麥D97,與六倍體的一般小麥‘川農16’遠緣雜交育成。”談起“川農1號飼草麥”的培养之路,伍碧華分外慨叹。
為什麼要從以色列引進野生資源?“野生資源有比較強的抗病才能,而来源於干旱地區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麥具有很強的抗干旱、抗鹽鹼特性,還具有很強的抗條鏽病、白粉病才能,而常規小麥品種就像溫室的花朵,抗病、抗逆才能比較弱。”伍碧華解釋,但野生二粒小麥很難脫粒,莖稈細弱,易倒伏,所以通過遠緣雜交,使它們雙親的基因發生遺傳重組,將它們各自優異的能滿足優良飼草飼用品質,培养、生產與加工品質的基因組合在一起,這樣培养出的飼草既有抗病性,還有抗旱性等抗逆性、產量高、品質優等多種優異特性。
“川農1號飼草麥”同時具備草、粒兼用特性,在該品種的整個生育周期內,葉子、莖稈、果實等一切部分都能够喂牛羊等家畜,鮮草產量可達9493斤/畝。
劉定琴向記者表明,本年她將種1000畝“川農1號飼草麥”。之所以擴種,源於“川農1號飼草麥”有好的效益,與同時期飼草比较,“川農1號飼草麥”每畝收益比其他飼草要多30%左右,刨去本钱,每畝能够收入1000多元。
伍碧華泄漏,該品種作為飼草兩用品種,既可生產青飼、青貯草料,飼喂牛羊等草食家畜﹔同時其小麥籽粒的產量也可圈可點,能到達700斤/畝左右,小麥蛋白質含量高達16.5%,能制造中強筋面粉,做出好面包,做配粉還能加工出勁道好的面條。
牛能吃人也能吃,這樣的品種利於幫助種植戶靈活應對市場突發變故,有用調節生產與供給方法,強御種植風險。“假如哪些年份飼草效益欠安,就能够作為小麥收割顆粒。”伍碧華說。
到现在,“川農1號飼草麥”已在四川廣元市、宜賓市、甘孜州等地,以及陝西南部、新疆部分地區試點演示種植。
蜀草宗族、“川農1號飼草麥”,皆為近年來四川科研人員解決全省飼草缺口尽力的效果。但對四川來說,優質飼草供需矛盾杰出,飼草缺口特別是優質飼草缺口仍然較大,外購飼草佔比高達一半。
“首要原因是我們飼草培养作业起步晚,飼草及飼草種子都要從省外或國外買。”朱永群介紹,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國外或北方的飼草種子並不適應南边以及西南地區的氣候,許多外來草種產量、表現力欠安。
9月10日上午,全省科技大會在成都舉行,“西南區飼草基因資源發掘與新品種選育及應用”效果榮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針對西南區主栽飼草基因資源發掘使用不夠、高產優質品種匱乏、草種依賴進口、培养加工技術滯后等問題,歷時十余年,四川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人員在西南區飼草基因資源發掘與新品種選育及應用方面获得重大突破:選育高產優質飼草新品種13個,其间國審9個,實現西南低海拔丘陵區、中高海拔山區和高寒牧區用種全覆蓋,為西南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及生態建設供给了種源保证。
“好草”不斷涌現,四川的飼草缺口也在得到緩解。據了解,四川有天然草地1.45億畝,人工飼草529.1萬畝,人工飼草干草總產量912.2萬噸。根據四川省牛羊存欄量、出欄量計算,2023年飼草料缺口達1200萬噸左右,飼草料缺口份额達35%左右。
2020年,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張新全掌管選育的“長江2號”多花黑麥草通過了北美AOSCA認証協會的專業認証,標志著我國自主選育的牧草品種走向國際市場。
上一年,四川農業大學草業科技學院院長黃琳凱團隊基於美洲狼尾草研讨,構建了全球首個牧草領域圖形泛基因組。有了這個圖形泛基因組,就能够從美洲狼尾草中挖掘出很多的結構變異,有了結構變異就能够用這些標記、圖形泛基因組去進行基因組選擇育種,能够更高更快地選育出產量更高、品質更好的狼尾草品種。基於這項研讨,團隊已經創制出一種狼尾草新材料,並命名為“川育1號”。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